第三十二章 梯形地(中)

麦小夏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书迷读 www.shumidu.com,最快更新贾村最新章节!

    贾如意想了想,又说出了自己一直想的事情。那就是改成梯形田之后,村里人在地里种什么。

    老李和大家都陷入了沉思。也许是众人因为改坡地为梯形田而感到兴奋,都想种些新作物。所以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过了一会儿,老李说:“咱们就还是种小麦和玉米吧。其它的作物咱们这里也种不成呀。”

    贾如意想了一会儿,突然似醒悟似的,对老李说到:“咱们这些地可是富硒地,改成梯形田之后,就能保住水份,咱们可以种蔬菜啊。”

    贾和平也似想到了什么,就说到:“我想起来了,前几年县里说种植脱贫农作物,检查出咱们这里的土地都含有硒这个元素。但是村里没人带头种,所以就没有人再提起了。现在咱们正好可以利用富硒地种些蔬菜,拿到县上镇上去卖。”

    老李说:“你把咱们种出来的蔬菜到镇上县里摆摊卖,谁能知道你这是富硒蔬菜?”

    贾青说:“这个李叔说的对,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如意姨,我怎么不知道咱们村还有富硒地?”

    子兰拉了贾青一下,说:“你还当书记呢,咱们村有富硒地都不知道。你算是白干了这几年书记。什么都不知道,还能当一个村的书记,还不如我这个会计。”

    贾青刚要说话,却被老李拦住了。

    这时贾如意也解释道:“那时候贾青还在部队,他哪里知道。子兰,你以后可不要在这些小事上同贾青拌嘴,要不然我这个妇女主任可不允许。”

    贾青说:“听见了吗?”

    子兰这时也想说点什么,但考虑到大家都在,她还是没有说。子兰其实是想在贾青跟前撒娇,可是这时间、环境都没有选对。反而被贾如意怼了回去,所以她也就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继续在一旁听着大家的商讨。

    老李这时想到了早上同贾青在塬顶相遇所看到的景象。所以就又问了贾和平和贾如意,“村子周围的几个塬上都是富硒地吗?”

    这时贾和平说:“我当时是村上的会计,周围的三个塬上的地都是富硒地,而且村委会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已经拿出了分地的方案。就是因为村口的那条路没有打通,运送菜苗的车开不进来,而且村子穷,没人愿意做这件事,就被搁置了。”

    老李突然想到自己问起过吕志文关于贾村为何没有像附近村子一样种植那些扶贫产品。贾和平和吕志文说的一样的话。心里不禁叹气,他叹贾村人目光短浅,难道生活在深“山”里,就不能致富了吗?同时他也感到贾村的人是多么的懒惰。

    但埋怨归埋怨,老李还是问贾和平:“那现在分地的那些名单还在吗?”

    贾和平说:“名单还在。但这些年,村子里能嫁到外面去的都去了外面,老人也死了一些人。现在如果再分地就要重新丈量了。”

    老李对贾和平说:不用重新丈量,等下咱们把改梯形地的事情说完。再讨论一下地怎么分。”

    这时几个人都说:“改为梯形地的事都说完了,现在咱们就剩下讨论到底在这些地上种植什么农产品了,并且怎样才能将产品打出去。”

    老李说:“那咱们以后还是看天吃饭吗?你如果不解决怎样浇地的问题,那么梯形地在怎么能储水,作物要是不浇。都是要旱死的。”

    这时众人都傻了眼。突然谁的肚子里响了一下。众人将目光都看向了贾青,原来是贾青的肚子响了。

    贾和平对贾青说:“你怎么这么快就饿了,虽说村里人只吃两顿饭。但每顿饭量也不少啊,你怎么就饿的那么快?”

    贾青说到:“哪里是这么一回事,我和子兰刚才不是准备到乡里去嘛。结果你们就来了,我和子兰到现在还没吃下午饭呢。”

    老李看了一下表,都五点多了。老李说:“那咱们要不明天再谈?”

    贾和平和贾如意也是这个意思。

    但贾子兰却说:“不用了,我去做几个菜,大家在我们家在吃点,你们聊。”

    贾如意说:“姨来帮你。”

    但贾和平却说:“村子里的事只有你我知道的最多,你走了。老李就少了条胳膊,你坐下吧。”

    子兰这时说到:“没事,我在外面也可以听见。”众人都听到了,也就不管子兰了。

    老李却说:“现在就剩下怎么浇梯形地和在地上种什么的问题了,就让如意帮帮子兰吧。这样做饭快,等饭做好了,子兰和贾青两个边吃边谈。”

    老李和贾和平与贾青继续交谈,时不时的贾子兰和贾如意插进话来。

    一会儿贾子兰和贾如意端进来两碗面。就这样贾青夫妻二人边吃边听,当有什么主意时就说一句。

    后来他们商量好了,将坡地改为可以用大型机械耕种的梯形田,在中间这座塬上继续种小麦和玉米,以满足村里人的日常吃饭需求。将周围三座塬顶的地都分给村民们,计算好今年村里共有多少人,还有那三个塬上有多少地。然后平均每人能分到多少地。将一户人的地都分在一起,这是为了满足一户大面积种植蔬菜的考虑。

    至于浇地的事,贾青说自己上次匆忙的在乡里的公告栏上看见了扶贫打井队的事。所以众人都把浇地这件事寄托在了乡里。他们总共得打四口井,以便满足所有塬上的浇地。

    最后一件事就是在其它三个塬顶上种什么的问题。最后大家决定采用贾如意的说法,种植蔬菜,但每一户种的菜不能相同。每一户必须各有千秋,以防止村里的同一种菜太多,难以出售,而砸在手里。

    到底以什么样的方式销售出去,还有待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