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知行合一,致良知

景以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书迷读 www.shumidu.com,最快更新这个天下我做主最新章节!

    “还有人有其他想法吗?”

    孟星辰故意问道,最后目光放在了沈宁所在的方位。

    在场诸人互相看了看,并没有人站出来。

    口才较好的已经陈述完毕,水品一般的也不想丢人现眼,自然无人表现。

    所以孟星辰继续道:“刚刚几位学子都各抒己见,但想必大家都看出来了,孟某并不满意。因为你们的思想中,始终脱离不掉圣人的思想,而孔圣人盖世无双,你们有这样的表现就很正常,所以孟某便没有评论。对了,说起孔圣人,倒是让孟某想到了书院门前的那句上联,老子天下第一,不知出联的人可在这里?看他联中比较推崇老子,孟某也喜欢读老庄,正好今日见见此人。”

    孟星辰拐弯抹角的引出了沈宁。

    很多人都看向了沈宁,沈宁当即起身,拱手拜道:“学生赵宝玉,字流舒,拜见孟先生。上联正是学生所出,让先生见笑了。”

    孟星辰打量沈宁,赞美道:“一表人才、俊朗洒脱,当真是翩翩玉公子啊!”

    自家侄儿,当然要使劲的夸。

    但四周其他人却议论纷纷,要说起彭城的青年才俊,赵宝玉的名声一点也不小。其一是因为他是李府的准姑爷,其二是因为玄机道长的测命箴言。

    盛世奸臣,乱世奸雄,有狼顾之相!

    这个评价可不是什么好话,所以赵宝玉不是好名声,而是坏名声。一旦入仕,那就是当头棒喝,故而众人对赵宝玉的态度都是不屑。

    “多谢孟先生夸奖。”沈宁恭敬道。

    谁知,孟星辰又道:“原来你就是赵宝玉啊,孟某虽初到彭城,也有耳闻玄机子对你的测命。你的上联豪迈不羁,想来学问也不浅,对儒可有自己的看法?不妨说出来。没有也无关系。”

    听到他的问话,沈宁立即明白了孟星辰搞这一出的缘由。

    看来,他是想借此机会,替自己正名啊!

    沈宁假扮的是赵宝玉,玄机子是为赵宝玉测命,那些箴言虽说的是赵宝玉,但将来假扮之事若是揭穿,那些坏名声必将转移到沈宁身上,而且沈宁假扮他人勾当,更加佐证了奸字,到时候众口铄金,沈宁就永远甩不掉污名了。

    沈宁不在乎名声,只要自己爽,谁还关心外人的看法。

    但作为长辈的孟星辰在乎啊,所以他要借此机会为沈宁创造大名声。

    如果沈宁对儒的理解新颖,那孟星辰就能不吝啬赞美,说他是儒道未来的开拓者,而作为儒道未来的开拓者,又怎么可能是奸臣?到时候儒家就不会同意。

    这是孟星辰的良苦用心,也是护犊之情。

    当然了,孟星辰也怕沈宁说不出来,所以话的末尾,委婉地提醒了沈宁。

    沈宁明白他的用意,便提高了声音,道:“孟先生,学生的确有些粗俗浅见,但怕说的不好,所以不敢献丑。既然先生询问了,学生便不敢隐瞒。”

    “好,速速传来,让我等听听。”孟星辰大喜,连忙问道。

    其他人有些郁闷,没想到孟大儒对此人如此看重,听听那催促的语气,好奇中带着惊喜,惊喜中又有热切。

    这惹得其他人心情不爽。

    沈宁夺走了彭城的女神,又是外来户,如今如此嚣张,众人自然同仇敌忾,过会若是说的不好,定要好好讥讽。

    “我等也好奇赵公子的高见!”王北玄忍不住说道。

    “没错,不知赵公子会有什么新想法?”邢雨也笑道。

    ......

    面对众人的冷嘲热讽,沈宁绝对跳出圆,不陪你们玩。你们玩的都是圣人剩下的,自己第一个跳出圆,那自己是老大。

    所以沈宁哈哈一笑,笑声压过众人的议论,随即道:

    “诸位,在我看来,儒是我们自己的本心,而本心既是理,想要达到得见本心,掌握儒,便需要明理,而办法则是知行合一!”

    此言一出,在场所有人齐齐皱眉。

    儒乃本心,心即是理,明理则要知行合一。

    短短几个字,说出了沈宁对儒的见解,并且介绍了实现的途径和目标。就好比孔圣的儒道是仁,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途径和目标。

    更难得的是,以前从未有过这个思想。

    单单这一点,沈宁就远胜王北玄和邢雨。

    众人议论纷纷时,一些儒家的老夫子不断揣摩,对沈宁的说法越加觉得玄妙,一位老者连忙说道:“孔圣曾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孔圣说的很明显,知行乃是修身治国的根本。不过孔圣人又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所以孔圣人实际上以行为本,而非知行合一。”

    孟星辰也没料到沈宁果然来了一个一鸣惊人,他接话道:“郭院长说的没错,知行乃是儒家的精髓,不过历代大儒都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行知行,自古便有先后轻重。却没想到,赵公子认为知行合一。可否详细说明一下?”

    沈宁只能硬着头皮上:“在学生看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所以知行合一,不能分而论之,它们是一个本体,而知行合一又是致良知...”

    “致良知,致是兼知兼行的过程,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这便是良知...”

    沈宁把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东拼西凑,拿出来唬一唬这些儒家的老家伙。

    刚刚张秀儿介绍了儒道的发展,孔圣创立了儒道,孟荀发扬了儒学,并且随着发展,儒道被继承下来后,也历经融入,比如经学的崛起和衰弱,理学的萌芽等等,但始终没有形成较为一统的思想,所以便无法造就它独一无二的地位,被其他思想冲击。

    前世历史证明这一过程,直到理学出现,是对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因为理学融会贯通,并确立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形成了统一的思潮,所以影响至深至巨。

    而现在,沈宁把心学提了出来,更是前所未有的新想法。

    孔孟朱王,前世华夏历史长河中的四位思想巨人,沈宁请出心学集大成的思想,那威力可想而知。

    知行合一,致良知。

    这便是儒。

    短短七个字,包括了孔孟之道,又有不同。越想下去,越发人心醒。

    云龙书院的院长一脸激动,呜呼道:“知行合一,难矣,难矣,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知行合一?”

    现在的儒生,基本是知先行后,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因为儒学讲究父慈子孝,所以人们知道这个,才去遵守这个。而知行合一,是指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这说起来容易,但若是所有事都这样呢?

    见不平而知义!

    见国事而知忠!

    见不仁而知善!

    ...

    想要致良知,何其难哉。

    所以今天沈宁出了一个大招,唬住了所有人。

    而沈宁心中也乐开了花,只听那系统的提示音响个不停:

    “装逼值+3。”

    “装逼值+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