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密 谈

兰莲花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书迷读 www.shumidu.com,最快更新明末风云之铁血崇祯最新章节!

    孙承宗轻描淡写将事说开,是想将事情化小;不愿过多纠缠于此,以免深究影响大明的根基。

    朱由检让侯在边上的王承恩弄了个暖手壶给恩师,淡然笑道:“恩师还是心善了点,不说一日之内说动几位太妃的能量,就这份心计,由检也不得不防着点;先皇兄怎么去的,由检是不敢查?还是不想查?或是不愿查?恩师应该明白其中的奥妙!”

    皇帝的话题太过骇人,孙承宗放下暖壶,喝了口热茶压压惊,竟半天说不出话来;叹了口气,放下茶杯,双手抱着暖壶,看着一明一暗的炭火,眼角渗出点点泪花。

    第一次听到如此骇人话题的孙传庭,虽烤着炭火却觉得浑身发冷,看着忽明忽暗的炭火哪敢做声。

    朱由检不管不顾的自说着:“皇权没落,奇事连出,当年‘三大案’真那么简单?如果连皇帝都保护不了自己,这天下又有谁能保护自己?由检虽笨拙,但保命的手段还是有点,恩师勿怪。”

    在座经历了三大案的也只有孙承宗,往事不堪回首,也不想去回忆太多;叹了口气,慢慢说道:“陛下!已过去的事再弄出来,除了增加烦恼还能有什么?万幸大明遇到了陛下,让老臣也终于看到了希望。”

    那些事情其实对自己来说还是有利,恩师既然不说,自有他的原因,朱由检也不想纠结;只是皇兄的死在心里一直有个结,连当初权势滔天的魏忠贤都不知道,或许就像田妃中毒案一样,真正幕后凶手永远躲在迷雾里,看不清也摸不着。

    朱由检同样叹了口气,换过话题继续探讨,幽幽说道:“恩师对大明目前的局面怎么看?天津府、松江府的试点能不能解决部分问题?”

    大明目前的局势?该怎么说?一阵眩晕袭来,孙承宗闭目调整呼吸,好久才回过神来。

    看了眼一直没出声的孙传庭一眼,慢慢说道:“当今大明到底如何,老臣一直没看懂!也不好贸然开口;伯雅(孙传庭的字)外放多年,从三边到江南,再到直隶,应该见到不少,也听到不少,倒不如让他说说。”

    孙传庭听到这里,将两人的心思大致摸透了,正想捋捋思路;没想到这位老先生还是找上门来,摇摇头苦笑道:“恺阳(孙承宗的号)先生既然点名,晚辈只好唐突了,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先生指教。”

    后生可畏!孙承宗点点头,微笑道:“伯雅谦虚了,今日在这都是闲谈,替陛下解解闷,何来指教二字,不要多礼。”

    两位饱读诗书的大明重臣将这次对话当做茶话会,轻描淡写的从容面对,那份心境是难得的。

    同样是西暖阁密谈,如今比起七年前已是另一番神情,从容不迫侃侃而谈说明心情,更表明两人对大明的局面是胸有成竹;这份淡然的心境,朕还得好好学学。

    孙传庭端起茶杯喝了口热茶,灿然笑道:“陛下如此年轻成就霸业,自古可没几位君王做到;始皇统一中原,源于商鞅变法;汉武痛击匈奴,源于文景之治;其余如隋文帝、唐太宗,不是靠着父辈的功绩就是成就霸业较晚;如要比倒似汉光武帝与本朝太祖,起于草莽,荡平群雄,建立大业,威德扬于四海。”

    这家伙倒挺会说,也不拍朕折寿。

    朱由检看着约显激动的孙传庭,哑然失笑道:“孙督如此,不是要将朕置于火上烤么?”

    孙传庭摆摆手,收敛笑容,面容严肃的回道:“陛下不必谦虚,大明当时是什么情况?臣知道,恺阳先生也清楚,说是大厦将倾不为过;陛下未及弱冠等位,外无援兵、内无帮手,短短几年将危在旦夕的大明,变成没有对手的帝国;最可贵的是大明有如此兵锋,民力并未耗尽,反而越发富足,此等功绩天下有几人做到?”

    是啊!又有几人做到!秦灭六国,二世而亡;汉武灭奴,祸起萧蔷。

    孙承宗点点头,怅然说道:“是啊!伯雅说得对啊!自古英雄出少年,陛下当之无愧为第一人啊!”

    不至于吧!老子请你们两位来谋大事的,不是来吹捧的;朱由检冷静的想了会,笑道:“好啦!不用给朕灌迷魂汤,倒说说朕的那两个问题?”

    还要说什么?如此威名之下,不管陛下今后如何做为,又有何人能撼动大明的基石?

    既然陛下问起,那就说清楚点,孙传庭笑道:“如今大明以工商兴,文武辅,民间富足,国库充盈,不正是老夫子向往之生活!要说不足,还是教化欠缺,要加强新儒学的教育,管子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尚书·皋陶谟》云: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此六德不能忘;逐利本无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重点在于教育!”

    哎!看来这位兄弟还是蛮乐观的,朱由检叹了口气,幽幽问道:“那天津府与松江府的议会试点问题如何看?”

    涉及到自己辖区的事也不能回避,孙传庭看了眼满脸笑意的孙承宗,想起了那件头痛的事。

    转头看着崇祯帝,若有所思的问道:“陛下这是在为今后布局,分权可以,但不一定会有效!大明地域广阔、民风、习俗各异,分权也可能适得其反,有地方分裂或动乱的可能性。”

    朱由检默默的点点头,并未出声解释他需要时间去思索;自己是否太急了点,不过这步总得迈出去,先让受过教育的人进来,再慢慢的放权!

    休息一会的孙承宗接过话题,在边上开口了:“陛下即是担心产业工人过多,到时雇主与雇工的矛盾激化伤及皇家,也担心后辈无法掌控如此错综复杂的局面;所以现在未雨绸缪,想弱化阶级矛盾;殊不知‘人心不足蛇吞象’!万历朝以来的局面,不就能很好说明这问题?再往前点,可以追溯到英宗时期。”

    胆大的孙承宗似乎并不怕激怒皇帝,毫无顾忌的说出前朝问题根源。

    老先生如此坦荡,本督又何所畏惧,孙传庭笑道:“老先生说的事,这事倒是陛下急了点,不过好在还在做方案,还可以控制;权力是需要制衡,但也不能操之过急,大明正处于文武平衡的关键时刻,几次大捷已涌现出新的勋贵,假以时日能平衡文官尾大不掉局面。”

    神情轻松的孙承宗接着说道:“陛下!如今大明军权、财权、制权都掌控再陛下手里;立嫡、立贤还不是看陛下意愿,臣也知道以陛下才德也不会看错人;不过依老臣看,太子立早不好,立晚了也不好,还真是件烦心事。”

    见恩师如此打趣,朱由检也笑了,无奈的看着这位老人,笑道:“如此请恩师解惑?”

    孙承宗摆摆手,推脱道:“陛下,饶了老臣这把老骨头吧!伯雅年轻些,他或许有办法;老臣还是帮陛下盯着那几位皇子算了,就不操那份闲心啰!”

    这老东西把事捅出来就不管,倒也是躲得快!孙传庭有点头痛得看着洒脱得孙承宗,可惜自己还在船上,想跑也跑不了。

    孙传庭看着皇帝,话语中锋芒毕露“陛下!事已至此,只有继续深化改革,将挡在路上的人扫除掉,这样还可以保几十年的安稳。”

    还真是个狠角色,不过朕也不差;皇族、勋贵经过打压,状况有所好转,但还有部分游手好闲、混吃等死的祸害乡邻,其他的士族和冒出来的新贵当中也有人为富不仁。

    朱由检看着两位,终于说出想了很久的方案:“朕思考过了,开春出去各地转转,大概需要一年,争取年底回京城;孙督不用回保定,就在京城坐镇,等朕回来再去不迟!”

    这位“学生”做了决定是很难改变的,孙承宗也不想劝阻,说什么不能久离帝都的话,或许这也是算计某些人的一部分。

    反而更关心去哪里,想到危险处,有点担忧的问道:“怎么那么久?去漠北?那边刚内附不说,喀尔喀还在闹叛乱,是不是不太安全?”

    朱由检微微摇头回道:“唉!恩师勿忧,蒙古各部先放放再说,朕不是去漠北也不去西域;那边让两位大将军先‘梳理’下各部的势力,过几年再去也不迟;至于具体的地点和路线,开春后会在内阁公布,到时两位便知道了。”

    隐藏目的地也是为了安全,两位大臣相对看了眼便不再做声,看着碳盆里的火苗发呆。

    窗外的寒风变小了点,一抹阳光从云间撒落,照在披满银装的京城,白光闪闪,也有那么点韵味。

    没人知道那天乾清宫会谈的内容,只是在不知不觉中,北海湖畔靠近西安门西大街一处院落挂上了直隶总督府的牌子,对外宣称皇帝重典关注直隶发展,直隶总督暂住京城便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