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读 www.shumidu.com,最快更新1627崛起南海最新章节!
天色渐暗,隔空对峙的两军阵地也终于恢复了平静。孙丙带人在距离码头百米左右的外围地区点起数堆篝火,并在几处仓库房顶部署了哨兵,以防天黑之后有敌军悄悄摸营。虽然清军到目前为止都没表现出要出城与海汉军正面对决的迹象,但孙丙依然半点不敢大意,毕竟清军在此地经营已久,对环境的熟悉程度远胜初来乍到的海汉军,说不得会采用诸如夜袭这类非常规的战术来尝试打开局面。
按照正常的作战部署,如果要求稳妥,码头上的部队在夜间应该后撤到威化岛才能确保安全,但王汤姆认为驻守码头会给予九连城的清军更大的压迫感,清军不出击就坚决不撤。不过考虑到驻守码头的陆战队兵力有限,王汤姆还是尽可能地为其提供防御保障,将留在战船上的两个陆战队预备连也一并派到了岸上。
除此之外,从战船上卸下的铁丝网也被迅速部署到了码头外围。不管敌军是步兵还是骑兵,高低纵横交错的铁丝网在战场上所发挥出来的阻拦效果从未让人失望过。在金州的攻防对峙期,海汉便用纵深达数十米的密集铁丝网加上拒马,成功拦下了后金军的数次骑兵冲击。
虽说清军也不太可能在夜袭中使用大量骑兵,但海汉军还是提前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即便对手在夜间发动骑兵冲锋,也要确保码头阵地能够守住这种非常规攻势——最起码也要撑到舰队的远程火力能够输出为止。
到了半夜两点多,王汤姆被自己的警卫从睡梦中叫醒,称哨兵发现了九连城方向有敌情。王汤姆的睡意一下便褪得干干净净,立刻起身穿衣出了船舱,临走时没忘记让警卫拿上他个人专属的望远镜。王汤姆带到这个时空的私人望远镜有好几幅,其中便有带微光夜视功能的特殊型号。
负责瞭望的哨兵所使用的望远镜都是军中列装的普通型号,当然没有这么特别的功能,不过先前借着从云层间隙中透过的月光,看到九连城左右两边的山林边缘都是人影憧憧,似乎有清军正在集结,至于九连城城门附近倒是没有什么动静。哨兵不敢大意,发现状况之后便立刻通知甲板上的军官,然后去叫醒了正在休息的王汤姆。
王汤姆到了甲板上之后,一边听取下属的报告,一边用望远镜确认远处的状况。果然正如哨兵发现的那样,远处山林里的确是有不少人影活动,但暂时还没有出击的迹象。像这样能见度不太好的夜晚,部队要在野外山林中悄无声息地摸黑完成集结并非易事,王汤姆估计以清军的军事素质,要完成这个环节所需的时间肯定短不了。
这对于海汉军来说自然是一个利好消息,王汤姆立刻下令,陆战队全部进入一级戒备,各艘战船上的炮兵也要火速就位准备战斗。
但清军的行动效率比王汤姆预计的还要差,又等了差不多一个钟头,王汤姆都开始怀疑对手是不是在故弄玄虚的时候,终于见到清军的先头部队从山林中慢慢摸了出来。
或许是为了尽可能地控制声响,清军并没有使用骑兵,慢慢出现在望远镜镜头里的全是手持刀弓的步兵。如果不是先前就已经发现了他们的行迹,仅凭肉眼的确很难分辨出远处这些借着各种灌木树丛充当掩护缓步前行的清军。
王汤姆忽然发现了清军耽搁这么久才发动攻击的原因:“原来他们是在等着这些篝火熄掉啊!”
入夜后在码头阵地外围燃起的数堆篝火,这个时候已经基本上燃烧殆尽,而海汉军目前也没有多少可燃物再进行补充,除非是连夜将这码头给拆了。清军应该就是在等着码头阵地外围能见度降低,再趁势摸过来实施偷袭。只不过他们想不到自己的行迹早早就已经暴露,这个时候再摸过来,夜袭的效果就得大打折扣了。
码头阵地的陆战队士兵们都已经在掩体后面就位,将装填好子弹的步枪斜靠在掩体上,等待着指挥官的命令。对于陆战队来说,夜间作战其实也是他们训练内容的一部分,只不过极少会遇到实战,战斗经验说不上丰富。
孙丙手里的望远镜几乎就没放下来过,尽管入夜之后气温已经降到有些偏凉的程度,但他额前的头发却是已经被汗水浸得湿漉漉的。类似这样的夜间作战,他其实还是第一次担任指挥官,所以不免心中会有些紧张。这种明知道不远处正有大队敌人缓缓逼近己方阵地,但视野中却一无所见的错觉,让他的神经一直紧绷着,唯恐错过了下令开火杀敌的时机。
如果是在白天交战,海汉军自然可以凭借武器装备的射程优势拒敌于百米之外,就算敌军派出数倍于己的兵力进行冲击,也不过就是让驻防码头阵地的陆战队多费些弹药而已。但实际上以今晚的能见度,仅凭肉眼很难看到三十米之外的人或物,想要如白天作战那样凭借武器优势拉开交战距离,就不是那么容易能达成的了。
以当下环境的可视距离,能清楚看到敌人的时候,对方几乎就已经进入到码头阵地的防线边缘了。尽管外围还布置了数层铁丝网,但孙丙知道清军其实也在一直尝试着用一些手段来攻克海汉这种惯用的防御工事,比如直接往铁丝网上铺木板或棉被然后迅速通过,亦或是让攻坚的士兵背负着长臂铁剪来剪开铁网。
步兵要通过铁丝网障碍,比起必须要靠冲杀的骑兵更加容易,如果敌军准备做得足够充分,那么提前布置的铁丝网工事顶多也就能拖个几分钟而已。如果驻守码头的陆战队没能在这期间给敌人造成足够沉重的杀伤,一旦对方突破铁丝网之后,就基本上是面对面的血战了。
大约在这种令人不安的寂静中又过去了两炷香的时间,忽然阵地外的黑夜中传来了一些奇怪的声响,听起来仿佛是一些金属器物互相轻轻碰撞的声音。孙丙从望远镜里看到了闪动的反光,很快这些反光便越来越近,越发清晰,勾勒出一个个的人形。
突然十几名身披重甲的敌军士兵就出现在了守军的视野中,他们快步奔来,手中无一例外持有长柄大斧或大号开山刀,身上的铠甲随着跑动哗哗作响,原来这便是先前听到的响动。
这些沉默无声的敌军士兵奔至码头阵地前方二十来米的地方,便举起手中的武器,向拦住去路的铁丝网劈了下去。而在他们身后的黑暗中,正有不计其数的清军士兵奔涌而出,朝着码头阵地直冲过来。看样子清军的夜袭战术是要依靠这些体壮如牛身披重甲的巴牙喇战士破开外围的防御工事,然后一拥而入,寻求与海汉军近身搏杀的机会。
不得不说清军的战术的确是有一定的针对性,也很清楚要如何在于海汉军交战时扬长避短。他们试图利用夜色掩护,尽可能快地缩短交战距离来寻求胜机。一旦双方陷入贴身混战,海汉军的先进武器所能发挥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而清军的兵力优势则会立刻突显出来,这也是他们唯一能够争取对海汉军造成重大杀伤的机会。
不过守在码头阵地上的陆战队当然不会对清军的攻势坐视不理,随着孙丙一声令下,枪声四起,冲杀在最前面那些重甲巴牙喇无一遗漏都是身中数枪。哪怕他们身上所着的铠甲十分厚重,但在当下这个交战距离上也很难完全抵御得住海汉步枪的射击,当即便纷纷倒地不起。
但这个时候已经有几处铁丝网被巴牙喇战士的重武器破开了最外一层,后续涌上来的清军迅速冲向这几处缺口,甚至有冲在前面的清军哇哇乱叫着直接扑向铁丝网,用身体将其压下去。而远处的黑暗中阵阵弓弦声响起,想来是清军的弓箭手在向码头上进行抛射。
守军对于眼下的状况也有应对的作战方案,数枚手雷从防线后方飞出,落在了那几处敌军最为密集的缺口处。轰隆隆几声爆炸之后,顿时惨呼声一片,混乱中也不知有多少清军被手雷所伤。
部署在防线上的六门野战炮早就根据孙丙的指令换上了葡萄弹,这个时候已经对准了正在突破铁丝网防线的敌军,然后开火轰击。这近距离炮击的威力比手榴弹还要大了许多,当场便有数人被这一波葡萄弹炮轰给打成了筛子。
这番枪炮集中火力之后,原本已经险险要被突破的几处地方顿时被清军的伤兵和尸体给堵住了。不过这些伤亡并未让清军的攻势停滞,仍是不断有清军从黑暗中涌出冲向码头阵地,指望能够快速突破这最后不到十丈的距离杀入码头阵地。
这个时候,停泊在江岸码头的多艘战船终于鸣响了舰炮。因为射角问题,这些舰炮的轰击目标并不是正在突入海汉防线的清军,而是其后方黑暗中尚未现身的部队。
在黑夜之中,这些停泊在江边的战船瞬间变成了固定炮台,数十门火炮次第鸣响,任是清军颇为亡命,见到这样的场景也不免大受震撼。至于黑暗中有多少清军被炮弹击中,交战双方当下却是完全无法确认,只是后续冲入战场的清军明显就减少了许多。
孙丙此时反倒已经镇定下来,开打之后他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熟悉的环境中,枪炮声、硝烟味、喊杀声,让他的头脑也变得更加清醒了。孙丙一连下达了数道命令,让陆战队将火力集中到清军在码头左右两侧的重点攻击区域,同时让预备部队就位,随时准备增援薄弱地段。
陆战队的阵地搭建比较仓促,自然不可能有什么棱堡、坑道、立体火力网之类的设施,基本就是用就地拆下的各种建材搭建胸墙掩体,再就是将码头上的各种建筑都在墙上打了洞充当射击孔。至于原本设立在各处房顶上的火力点,在遭到清军有针对性的弓箭抛射之后,便迅速撤了下来以减少伤亡。
当孙丙意识到场面已经控制住之后,便又再次做出调整,有意识地减轻了火力输出的强度,让清军能够有机会将火线再向前推进一段距离。等对方涌入近处的兵力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孙丙便下令火力全开杀伤敌军。如此反复两三次之后,清军指挥官大概也意识到了这道防线已经是他们无法逾越的天堑,再打下去不过是徒增伤亡罢了,最终还是选择了鸣金收兵。
由于能见度太差,孙丙没有下令追击如潮水般退去的敌军,只是命令士兵们立刻检查自己的军械和弹药状况,作好迎接下一波战斗的准备。他现在无法确认清军的攻势究竟是到此为止,还是在远处的黑暗中还有一轮攻势蓄势待发,只能先做好继续作战的准备。
不过清军似乎已经放弃了继续摸黑进攻的打算,很快便有消息传来,清军已经原路退回。王汤姆传令给孙丙,让他先安排火线上的连队轮换休息,清点己方战损状况,其他的事情待天明之后再说。
在这一波摸黑进攻中,陆战队方面有十一人战死,三十余人受伤。昨晚部署到阵地之外的几队哨兵,竟然只有一队顺利撤回,另外几队人都是未能及时回撤而导致死伤惨重。而清军在进攻期间的弓箭抛射,也给陆战队造成了一定的伤亡数字。而真正与清军正面对决的几处交火点,反倒是没什么人员损失。
这些战损也反映了陆战队在排兵布阵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漏洞,不过这个责任并非孙丙一人所造成,王汤姆执意要将陆战队部署在码头上过夜,其实就是打着用其诱敌的算盘,交战之中风险肯定难免。好在相比敌军的战损,海汉这边的情况倒是还算说得过去。